连续十几年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发表时间:2019-02-19 22:45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建于2003年,是在热带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的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建所以来,一直致力于热带重要经济作物和特有生物资源的研究,在热带经济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黎药资源与天然产物、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以及南繁种业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我国及世界热带地区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共承担科技部“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89项,发表科技论文2209篇(其中包括SCI、EI或ISTP收录论文近450篇,核心期刊论文1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4项, 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多项。在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1078家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排名第27位,专业排名第一。 该所郑学勤教授一直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力量。 郑学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橡胶热作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专家,五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历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遗传育种室主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副院校长(分管科研),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专家,联合国FAO技术顾问,IRRDB生物技术联络官,农业部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海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科研方面:长期在橡胶热作遗传育种科研第一线工作,把这一学科的整体水平、细胞、分子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作了系统的开拓性发展,由他从开题到报奖所主持的橡胶选育种国家攻关项目,经35载几代人的努力,《橡胶优良无性系的引种、选育与大面积推广应用》于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主要贡献是选育出一批抗风、耐寒、高产优良无性系,比50年代大面积植胶的实生树产量提高了2-3倍,抗风抗寒能力双超国际水平,25年来已为国家创利税53亿元,对中国天然橡胶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攻关课题《橡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研究》于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主持人),从大批亚马逊野生橡胶种质资源中研究鉴定出能耐-2℃低温的世界最抗寒的特优异种质4个,还有高抗白粉病、抗风、多乳管系、矮生等新种质共143个。另一批橡胶种质研究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人),在此之前,《橡胶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排名第11),他还主持和创造了橡胶树性细胞染色体诱导新方法,使这一多年生木本植物可在一年内培育出异源三倍体,该项技术处于国际同行领先水平,1980年获农垦部科技进步一等奖。80年代末期他承担建成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了学科的全面发展。90年末期开始,主持从事无核荔枝、诺丽、辣木、小桐子等热带特异生物资源的分子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研究,包括“省十一五”、“省十二五”、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高新项目和国家863项目等多项重点项目。 教学方面:他已指导遗传育种及基因工程方向博士生毕业30名,硕士生毕业14名,主持主办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和遗传多样性国际培训班4期;撰写专著、论文共90余篇册;主编专著有橡胶无性系形态鉴定方法及其图谱(1966科学出版社),中国橡胶种质资源目录(1995中国农业出版社),Biotechnology for the Tropics(1995中国铁道出版社),参编中国橡胶栽培学等;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共30余次。目前在读博士生3名。 鉴于他长期在橡胶热作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1994年国家计委、科委授予他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个人金牛奖,1995年国务院授予他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入选为全国劳模百名代表,参加建国50周年大庆天安门观礼,1999年由国内外发行的《跨世纪人才》杂志评为影响二十世纪中国的100名科学家。 |